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申请人应提交相应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并预交相关费用。若不服受理通知书,可以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若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首先,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另外,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申请调解时,申请人应向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书。
3、申请仲裁时,申请人应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等有关材料,并预交仲裁处理费。
4、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向仲裁机构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待处理结果。
5、申请人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后,若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一方不执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方式
劳动争议调解方式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是较为常见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
协商是指当事人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寻求达成一致意见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优点在于程序简单、效率高,有利于维护当事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调解是指由第三方调解员对争议问题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解决方式。调解员可以具有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仲裁是指当事人协商选定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对争议问题进行裁决的方式。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是指当事人协商选定人民法院,由法院对争议问题进行审判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裁决结果具有强制性,能够快速解决争议。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调解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争议问题的性质、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程度以及解决争议的效率和意愿等因素。
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申请调解时,申请人需要提交书面申请书、身份证和劳动合同书;在申请仲裁时,申请人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等有关材料,并预交仲裁处理费。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向仲裁机构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待处理结果。若不服不予受理通知书,可以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和调解是较为常见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问题的性质、协商程度以及解决争议的效率和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