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惯例和宪法判例的不同:
1、形成方式不同。前者是在宪政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为社会公众认可;而后者是经法院判决并由各级法院遵照而逐步形成的。
2、两者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具体的宪政运行规则;后者包括宪法立法在适用规则方面的发展,也包含有对宪法立法原意的解释和推定。
3、两者效力不同。前者作为一种政治习惯规则,不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效力,其普遍约束力来自于社会公众承认和国家政权默许;后者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尊重,或来自于下级法院法官对判例内容的内心认同。
4、稳定性程度不同。前者所具有的政治约束力和由于连续稳定适用并得到普遍公认而形成的社会自觉遵守的力量是巨大的,其稳定性程度较高;而后者约束力较低,随着政治现实的需要和法官观念的变化而随时产生、变更或废止。
谈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下的发展战略
典型判例-执行判例-法律教育网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下,世界各国劳资矛盾不断激化;而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也日趋明显。这引起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重视,国际劳工标准、SA8000标准制定以及国内劳动立法的实行都体现缓和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意味着必须放弃以廉价劳动力创造的价格优势,这对企业来讲是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
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劳动立法;劳资关系;SA8000;经济全球化
一、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中国劳动法规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1.国际劳工标准与SA8000。国际劳工标准一般是指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和规则。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国际劳工标准对会员国的国内立法起到了协调、指导和规范作用,并且在未来WTO贸易体系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或联系,将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和趋势,这无疑会给中国许多依靠压低人力成本来增强国际贸易中价格优势的企业带来压力。
此外,虽然将国际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虽然在WTO框架中还未被接受,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却从未放弃过民间层面的努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诞生即是这一努力的结果。SA8000从1997年问世来日渐得到国际的认可。这一标准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只是自身行为的道德约束;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将中国纺织品、玩具、鞋类等生产企业是否通过SA8000认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劳动力优势可能会打折扣,并且要获得SA8000标准认证,企业必须要为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付出不小的努力。
2.国内劳动立法。2008年,受人关注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并伴随着《就业促进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行。这是中国在充分认识到国际社会劳工关系的发展趋势后,愈来愈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表现。《劳动合同法》中鼓励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及倾斜保护劳动者以维持劳资地位平衡的规定,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又是来自国内的挑战,使管理者必须深入理解国内劳动法规并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以防止引发劳动争议的风险,反之,企业则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也举步维艰。
二、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下的发展战略
1.遵守并深入认识国际劳工标准的游戏规则和国内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管理规则和贸易规则都要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中国的劳动关系规范和劳工权益保障的内在要求;于是在这一趋势下,1995年《劳动法》的实行,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国内劳动法规的颁布,这也体现了国家在国际劳工标准指导下愈来愈重视缓和劳资矛盾、提高劳工权力及工作条件等。当然,中国的劳工标准绝对不能照搬国际劳工标准,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法律环境出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来争取海外市场,如果国内企业完全根据国际劳工标准生产经营,会完全无法在国际贸易中立足,而SA8000的标准的推出更多是发达国家为中国企业出口设立的贸易壁垒。面对来自国内国际双重的压力,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明晰国际劳工标准的游戏规则和国内劳动法规的原则,以规避劳资矛盾、法律制裁、贸易壁垒的风险。
国际劳工标准一般是指核心劳工标准,包括结社自由、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几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认清至今为止中国政府批准的劳工标准包括那些,未包括的一般劳工标准条约无法形成实质的约束力。而在SA8000标准中,关于劳工标准、工作歧视、工作时间、薪酬及工作环境条件的安全、企业的管理又做了进一步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劳动法规对于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也对劳动者做了倾斜的保护,鼓励劳动合同长期化,企业必须深入了解这些约束,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员工社会责任机制。SA8000认证标准推出后,地处内地的出口企业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比如,重庆一家化工公司为了向一家全球最大精细化工企业出口化工中间体产品,先后接受了该公司两次严格的社会责任检查;2002年7月,因为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单的困境。中国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许多出口企业都是以工人血汗建立起来的,以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来减少企业成本,这种企业管理思想在国际、国家都重视劳资矛盾的现在是极不可取的。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把人本主义当做劳资关系处理的基本出发点,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劳动关系国际、国内法律调整的范畴之内,而且更应该将其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强调人性化、人本化的管理,关注于员工的需求与切身利益,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SA8000标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虽然接受社会责任审核或实现SA8000达标,的确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增加企业产品的劳动成本。但是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单纯依靠低工资的劳动力降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也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获得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待遇物质,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员工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权益保护。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越来越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从客观上要求中国劳资关系的运作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可见,全球化背景下的SA8000标准,实际上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脏、乱、差的工作环境已经留不住员工了,这也是与人类文明进步不相符的。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环保型的生产设备,减少机械设备对劳动工人的潜在威胁,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风险,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的硬件、环境。
其次,建立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SA8000是企业最新管理体系标准,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它把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内容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如果不按SA8000标准去努力,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若企业通过SA8000,消费者也信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能激发本企业员工的创造力,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该企业当中。企业要通过这一标准,不仅靠提高硬环境,还必须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再次,深化企业内部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工会使工会在维护员工权益中更加重视发挥自身的作用。工会作为集体劳权的代表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真正成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必须协调好同工会的关系,建立起集体协商的制度。企业的沟通协商机制源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是一个合作的平台,资本和劳动在这里结成伙伴,共同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员工带来收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双方力量的均衡会形成双赢的局面。
最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企业的好坏归根到底要靠员工的发展来决定,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只有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凸显。因此,企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职业道德、技术能力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尤其可以送员工出国培训,使员工了解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培训后人才流失,企业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增加竞业限制或经济补偿的条款。
3.加强科技创新变人力密集优势为技术优势。从国际劳工标准和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来看,其重点是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相关行业的企业最容易在劳工权益、人权保障、劳动保障及管理系统方面出现违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行为。实际上,迄今为止已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大多数分布在这些行业。低成本的价格竞争是这些行业的竞争特点。面对道德软约束,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缺乏其他竞争手段,往往以牺牲企业道德即劳工利益为代价来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因此,面对SA8000带来的挑战,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并从战略的高度尽快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目前,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依靠低廉的价格取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在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不能违背国际劳工核心标准和国内劳动法规,依次为增加出口和利润的方式是极具风险的。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竞争立于不败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大胆进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低价出口的状况,为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挑战意味着机遇,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的双重挑战下,也是改变管理策略的机遇。摒弃传统劳资对立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SA8000标准的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体系会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更强。
参考文献:
[1]常凯.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王安顺.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1).
[3]常凯.WTO、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保障[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4]侯志阳.SA8000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江淮论坛,2006,(5).
[5]张荣芳.WTO体制下贸易与劳工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8,(12).
[6]彭光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障碍与对策[J].人力资源,2006,(6).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全文4.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