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已治愈或病情很轻并得到稳定控制,经鉴定具有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应适当安排其工作,不得因病解除劳动合同。经鉴定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可解除劳动合同,并由企业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3个月至6个月的医疗补助费。
幼儿教师:怀了孩子丢了工作
案情回放
2002年11月底,上海市长宁区某幼儿园老师居某与徐某向所在幼儿园提出,按合同规定享受孕妇有关福利,没想到园方竞提出要与她们解除合同。1个月后,园方在园内张贴了开除这两名怀孕教师的公告,并把开除通知送到她们手上。两人不服园方这一决定,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屡屡遭拒。无奈之下,只好于2003年4月起诉到上海市长宁区法院。
法理分析
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劳动法》都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本案的用人单位在员工怀孕期间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显然违反了有关女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
专家拍案
董保华(曾参与我国现行《劳动洁》起草、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五类三种情况”,即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国家机关、社团、事业单位五类,而后三类只包括其中的工勤人员、企业化管理的或签订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况。民办非企业组织不在“五类”之列,故严格讲,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但从立法精神看,我国确定《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原则与“他雇”原则是一致的,“民非”应属《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部门应当受理“民非”员工的仲裁申请,不能以《劳动法》未明确“民非”为调整对象而拒绝受理。法院也应当依法受理并依法进行裁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十九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十三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