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员工工资。如果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约定支付日期。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员工工资。如果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约定支付日期。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劳 动 关 系 解 除 或 终 止 后 , 员 工 工 资 如 何 计 算 ?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员工工资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计算;
3.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倍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6倍的数额支付,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计算。
另外,《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因此,在计算员工工资时,应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来确定。
总之,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来计算员工工资。
总之,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来计算员工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