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支付工资,可以前往劳动行政部门求助。然后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裁决不服,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分为三种情况:1、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2、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若不愿意支付工资,应该前往劳动行政部门寻求帮助。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务必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书面申请。如对裁决不服,应当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分为三种情况:
1、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劳动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相关证据,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上述规定,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总之,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全文96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