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一、什么是行政复议目的是什么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机制,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以维护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
目的:1、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复议所要实现的直接目的。复议活动是一种依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是通过复议、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具体行政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3、保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指什么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指申请行政复议并要求变更或者撤销原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认为的,作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机关。
根据不同情形,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也有所不同:
(1)申请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直接申请复议的,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2)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复议,该组织是被申请人;
(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复议,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5)作出行政行为决定的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全文81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