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档案管理,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制定本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就业档案的管理水平
劳动就业档案服务的信息化工作包括:
(一)劳动保障信息管理: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要应用计算机管理,建立各类反映劳动保障工作专业管理的档案数据库(如人才测试、非正规劳动组织、劳服企业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动行政管理等),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信息一体化管理,发挥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以此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为了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工作,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要抓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职业介绍计算机管理,依托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通过提供供求信息,全力帮助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员就业。依据失业人员档案中记载的技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也根据对象中几十种不同就业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现代化手段提供档案资料信息服务,有助于畅通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市场化运作。在抗击“非典”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的劳动档案就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例如在组建社区卫生保洁队伍时,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人数多,但通过查阅失业人员登记档案、劳动资源档案信息库,很快就能推荐出符合条件的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二)档案网络管理:就业中心要实行文书立卷改革,提高档案文件的归档率和归档质量,密切文书部门和档案室的联系。同时还运用档案馆的“档案目录中心”平台,实现劳动保障各类档案信息网络化传递,畅通档案室与档案馆的业务联系,实现档案检索、查询、统计等多功能管理。并通过“档案目录中心”的“现行文件窗口”公布有关劳动就业、劳动服务、劳动监察等方面的现行文件(包括一部分已归档的档案)。
(三)三级工作网络信息管理:就业中心要建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过程中,发动下属各级单位的力量,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协作。建立由各级劳动就业机构组成的工作网络,实行逐级负责,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工作网络都运用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基础工作,加强档案信息化处理,并根据档案信息资料的动态变化,定期汇总专题信息,为领导在劳动就业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与信息中心联网,发布政策查询、机构介绍等政务公开方面内容,查看社区资源,反映区、街道服务机构工作特色与社区就业服务档案情况。这种从上到下信息网络畅通,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工程资料保管期限是几年
关于工程资料的保管期限,原则划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短期保存三种。
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
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
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
工程档案(土建技术、质量、安全、经营;水暖、电气、外分包等文件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列为永久保存。
档号编制原则:档号是存取档案的代号,排架的依据,它反映公司档案分类体系和物理位置,必须符合唯一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要求,并能适应计算机档号编制方法档号基本结构组成是由公司标志、分类号、(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年度号和案卷号组成。
档案一律存放在柜内,档案按工程竣工时间分区,按工程分类,按专业分号。按先后顺序整齐存放,并填写《竣工档案登记明细表》,档案号一竣工时间一工程名称一专业一顺序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10年三种。电子政务项目档案保管期限为30年的对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中的长期,保管期限为10年的对应短期。
三、综合竣工验收由哪方组织
建筑工程验收由建筑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