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出现了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但是人们在抱怨快要“吃不起油”的同时,却忽视了食用油消费过度的问题。专家呼吁国人应该改变“嗜油”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样保证健康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
吃油过多不利于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是25克,而调查显示国人平均每人日均摄入油脂达到44克,北京居民每人日均83克,远远超过合理摄入量。专家强调:“预防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应该从合理膳食开始,尤其应该从科学使用食用油开始。”
原《中国油脂》杂志社社长、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蒋新正高级工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迅猛增长,不少家庭的食用油用量都存在超量问题,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均每日摄入油脂量超过推荐标准120%。过量摄入食用油,对健康的危害不可小视。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于康说,食用油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接近90%的缺血性心脏病可能和食用油饮食不当有关。与肉类相比,油脂类单位重量的热量更高。每100克猪肉所提供的热量是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热量是899千卡,高出1倍还多。
25克油的用量怎么把握呢?于康介绍说,如果把25克食用油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
如果以通常的5升装食用油来计算,按每人每天25克的标准,1桶5升装食用油应该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食用两个月。
各种食用油要轮换着吃
虽然各种食用油价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记者注意到,不同品种油类的价格和涨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北京京客隆超市望京店,记者看到,福临门、鲁花、胡姬花等各大品牌5升装花生油产品的价格都已经超过了100元,而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的大豆油产品价格在50元左右,比花生油便宜了一半,葵花子油和玉米油的价格为70到80元,也比花生油便宜了不少。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花生油最贵,但是销量仍是最大的,主要是因为人们喜欢花生油特有的香味。”
对于消费者过于偏好一种食用油的现象,专家指出,食用油都是由甘油物质和脂肪酸组合而成,甘油物质都是一样的,脂肪酸却有“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之分。这三类脂肪酸各有利弊,各有特点,各种油调换着吃,才更有利于健康。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效果,缺点是不能提供人体某些必需的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类包括橄榄油和茶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优点是营养价值高,缺点是不耐热,稳定性差,高温加热或者长期储存后容易氧化,产生伤害人体的自由基、氧化产物等物质。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类包括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等。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油脂中。
亚太临床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李铎也指出:“除了日常的饮食摄入,食用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脂肪酸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于康说,我国80%的居民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从营养的角度考虑,各种食用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成分所含比例都不同,任何一种油都不可能提供全面的营养,最好经常搭配轮换食用,这样可以更均衡地吸收各种营养。
从购买支出上看,调换着吃不同品种的油类,也比为了追求香的口感而总吃花生油划算。
养成正确的食用油消费观
蒋新正说,目前,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油料生产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加之我国人口众多,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600多万吨食用油脂,同时还要进口2800万吨大豆和300万吨左右的油菜籽,以弥补我国居民对食用油脂消费的市场缺口。而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和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许多居民食用油消费严重过量,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剧了食用油原料的紧缺和价格的上涨。
蒋新正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食用过量的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能够按照科学的用油标准制定自己的膳食标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既花钱买了油,又吃出“富贵病”来。如果人们的食用油消费合理了,不仅许多疾病可以避免,国家也不用花那么多外汇去进口食用油和大豆、油菜籽等油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