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行调解?
先行调解,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后,在查清争议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在仲裁裁决前,由仲裁员一人或仲裁庭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积极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从而结束争议的仲裁过程。与一般商事仲裁中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调解不同。调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是法定的、必需的,法律明确规定了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这体现了劳动争议仲裁自身的特点,以便于方便、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先行调解,是贯彻着重调解原则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劳动争议仲裁整个过程中,始于裁决之前。不经调解,一般不得作出仲裁裁决。所以说,先行调解和仲裁裁决一样,是统一于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是仲裁程序中的必经程序。先行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一贯坚持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先行调解作了哪些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按照着重调解的原则,维持了我国一直实行的有关裁决前调解的规定。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调解书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1)使仲裁程序终结。调解书一经生效,仲裁程序即告结束,仲裁机构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审理。这是调解书在程序上的法律后果。
(2)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被确定。这是调解书在实体上的法律后果。
(3)任何机关或组织都要在重新处理该案方面受调解书约束。也就是说。对于仲裁机构出具了调解书的争议,任何机关或组织都不得再做处理。
全文72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