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目前全国的农民工数量在2亿人以上。但我国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被排除在城镇养老保障体系之外,成为不受保护的“边缘人”。
如何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如果农民工老年生活没有保障,势必影响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生活,影响整个农村的稳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各项权利。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从事非农产业劳动,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权利。农民工如果被排斥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陷入困境时可能会采取违法行为以获得基本生活所需,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因此,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城市化率达到43.9%,按照钱纳里等人的标准发展模式,人均GDP1500美元对应的城市化率应在60%左右,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因此,相对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仍然滞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吸引人口。因此,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消除广大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真正把农民工吸纳到城市当中。
(三)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紧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8.27亿亩,人均耕地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而我国却有9.4亿的农村户籍人口,过多的农村劳动力会排斥资本和技术对农业的投入,农民收入也就无法增加。如果农民工不能在城镇获得养老保障,就只能依靠土地维持生活。因此,只有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彻底改变土地养老模式,才能促进农民工逐步放弃土地,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地方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状况却不尽人意。
(一)参保率低。虽然各地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作出了一些制度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只有2416万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7%。这意味着,在全国2亿多的农民工中,只有17%左右的人有可能享受到“老有所养”的保障。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