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在劳动仲裁裁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到期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可以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在劳动仲裁后仍未支付工资,公司未能向法院起诉相关工资的劳动仲裁裁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到期,裁决生效,公司仍不支付工资,不履行裁决确定的相关义务,劳动者可以凭借裁决、执行申请、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向当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和裁决。一方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因此,当单位不履行工资义务时,劳动者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依法维护劳动仲裁裁决的权益?
劳动仲裁裁决是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解决争议的法定程序之一,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劳动仲裁裁决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侵害,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依法维护劳动仲裁裁决的权益。
一、证据收集。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一方无法提供证据,另一方有权申请法院责令其提供。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裁决公正。劳动仲裁裁决的公正性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仲裁庭在做出裁决时,应当依法公正地进行审理,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确保裁决公正、合理。
三、裁决执行。裁决的执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裁决的内容,避免拒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如果一方拒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法律监督。社会各界的法律监督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公民有权对违反劳动仲裁裁决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劳动仲裁裁决的监督和检查。
依法维护劳动仲裁裁决的权益需要当事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维护劳动仲裁裁决的权益需要当事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