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预防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暑”已列入法定职业病预防职业性中暑
摘要:当夏季室外温度在33及33以上时,工作地点温度若高于35而导致的中暑都是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日前,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国已经将中暑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做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原则规定。
今年7月19日入伏后,为期30天的三伏天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也是中暑的高发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中暑视为司空见惯的小病,事实上,若不及时救治,可发展为威胁生命的大病。
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温环境作业的劳动者应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中午)作业。工作时最好穿宽松、透气的工作服。工作场所准备凉茶,多喝水。工作场所备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经常在高温下作业的人,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食物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
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严重高血压病、慢性肾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未控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等高温作业禁忌症者,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生职业性中暑,应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全文84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