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引发的中暑,才能属于工伤的范畴,个人生活中暑则不算,必须到指定的职业病医疗机构进行鉴定。一般高温中暑不容易认定工伤,因为职业中暑诊断不同于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可以通过拍片等直观地了解病情。中暑是一种急症,大多中暑者不可能“舍近求远”送往指定医院,且经过治疗后,相关症状就会缓解,属于已过性症状,所以职业鉴定有难度。只有那些中暑后无法继续工作,留有严重后遗症的能涉及工伤认定。
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包括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比较尘肺病和职业中毒等常见职业病,劳动者对于职业性中暑属于国家法定职业病的知晓程度较低。人们或许认为,中暑是由于天气炎热所致,而较少考虑用人单位在预防职业性中暑方面,与预防尘肺病和职业中毒一样,承担有防止有害因素损害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因此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在发生职业性中暑后,不知道可以申请职业病诊断,从而享有相应的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职业性中暑在本质上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做了具体的描述,对于高温天气情况下如何安排高温作业进行了具体的限定,有助于防范职业性中暑的发生。由于导致职业性中暑发病的原因不仅与绝对气温有关,还取决于空气湿度、劳动负荷强度、连续作业时间以及劳动者身体基础状况等因素,在现行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并不存在气温低于35℃时中暑不算工伤的技术依据。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起病急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我国现行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将中暑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后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与热衰竭。
对于职业性中暑重在预防。在高温作业条件下,如果劳动者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时,有可能处于中暑先兆的状态,此时果断中止高温作业,及时就医,就有可能终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人的健康最为宝贵,社会各界,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于减少职业性中暑的发病至关重要。
全文88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