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内部风险管控意识。
由于内部审计能够明显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高层必须予以重视,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得到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此外,企业管理层还需对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审计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及时反馈暴露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求企业执行层对确定需要整改解决的问题,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并付出实施、通过后续的审计流程对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内审人员应该跟踪检查问题解决和目标完成情况,将结果以后续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交企业管理层。增强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规避和防范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正确内审结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更为专业的审计人员,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广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同于其他岗位的高标准要求,如较高的个人品质和自身综合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内部审计的不同要求。对此,企业审计人员应该自我严格要求,以学习制度化,工作学习化的标准,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坚定依法审计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审计监督信念,无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毫不动摇,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
(三)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类别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具体包括原始财务信息的记录管理、财务报表的填制、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等诸多方面的财务工作内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执行会计法规的具体补充,也是一个单位规范会计执法行为最有利的实施。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企业的特点出发,建立简明、适用、规范的财务制度,开展财务分析,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指导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明确企业审计风险的管控目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降低经营决策的错误率和徇私舞弊行为出现的可能,应该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实现内部控制目的,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制度中必须具备风险预警和评估功能,尤其是对那些潜在的风险,更应该做到提前发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小企业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考虑进去。
(五)提升企业审计管理地位。
企业构建内部审计力量的初衷,并非源自于社会的压力和政府的行政压力,而是出于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力提高的需要。这就避免了企业盲目进行内部审计,确保企业是在正确理解了内部审计的真正含义的基础上,理性地开展内部审计,从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监督和评价应有的促进作用。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