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昨日上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外证实,备受关注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已经开始实施。这是2006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首次调整。
胡晓义说,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这些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按照此前国务院批转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思路是: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资占比。
2006年以来基本工资首次调整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指出,自2006年起,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近十年来一直未作调整。因此,此次调整将是2006年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首次进行调整。
目前,中国公务员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包括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全国统一。一位接近人社部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基本工资调整实施后,基本工资占公务员薪酬比重将提高,津贴补贴占比则将降低。
实际上,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就已经明确提出,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资占比,作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一个操作思路。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基本工资占公务员收入的比重仅为1/3左右。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说,公务员基本工资全国统一标准,但公务员的津补贴,由各个地方政府自行掌握,因此,财政收入越高的地方政府,其公务员津补贴越多,造成了这些年来,不同地区公务员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基本工资占比太小,不同职级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没拉开差距,公务员升职后,加薪非常有限,激励不足。苏海南说。
建议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专家建议,把建立公务员基本工资的正常调整机制,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这一机制,意味着公务员的基本工资今后将依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动态调整。
李实建议,应建立一个由政府、学界、社会团体多方参与的公务员工资调整委员会。公务员工资不是靠市场机制能够确定的,但是它又离不开市场,需要参照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同等人员的工资水平,做出相应动态调整。
人社部焦点回应
1公务员收入会不会涨?
答:不会降低,略有增长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养老金并轨和工资调整改革之后,收入会不会受影响?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发布会现场两次表示,收入不会降低。胡晓义表示,这次改革是增量改革,不是做减法,不会把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拉低。相关部门在出台改革方案前,进行大量测算论证,结果是一定要达到平衡,收入不会降低,还会略有增长。
收入降低也会是极个别的情况,降低幅度也会非常有限,而且这一类人一定是工资特别高的人,养老缴费特别多,但这也是增进自己的权益,长期来算不吃亏。胡晓义说。
2机关养老金会不会吃企业?
答:机关养老金主要由财政供款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胡晓义表示,现在企业的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关系大致是3:
1、而事业单位大概是2.5:
1、而机关更高大约是2: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的资金渠道。大家不必有这种担心。
3财政有无能力安排养老金?
答:负担非常重,但没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并轨后其个人账户是空的。有专家提出疑问,短期内财政承担的巨大压力该如何化解?
对于庞大的转轨成本问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坦承,机关事业单位现在在职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改革后,既要为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又要保证已经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负担非常重。
不过,胡晓义解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实际上不完全是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就现实财政能力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的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目前,财务安排上不存在问题。胡晓义说。
4职业年金造成新的不公?
答: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发展
有观点认为,在企业年金没有普遍建立的情况下,由财政拨付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或造成养老制度上新的不公平。
对此,胡晓义回应,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财政是唯一的供款渠道,不允许机关自筹自支,搞小金库。至于制度公平,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地发展,使更多企业职工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能享受补充养老保险。
胡晓义介绍,在实践中,企业年金现在有22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了7400多亿资金,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为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显然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才能够更早更快地为企业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经济实力差的可能还没法考虑。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