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及其缺失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按照这一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包括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种。
(一)关于解决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完善及其缺失
解决劳动争议的非诉讼程序即不通过司法救济途径,而由有关机关(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按照法定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非诉讼程序包括调解和仲裁。
1、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的缺失。
调解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活动。《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此可见,劳动法关于劳动调解委员会设立的规定,是一种典型的任意性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根本没有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极少数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也是名存实亡,很少能正常开展调解工作。按照《劳动法》第二条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的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也属广义上的用人单位,它们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受劳动法的调整,它们也应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为劳动者与本单位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但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都没有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因此,从调解作为一个独立于仲裁和诉讼之外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或者说作为一项具有独立价值的制度的意义来说,基本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缺失。
仲裁程序是指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裁决的一种程序。也称公断。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是启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法律依据,《仲裁法》虽然没有把劳动争议的仲裁列入其调整范围,却是目前劳动争议仲裁所应遵循的程序法。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诸多缺失。
全文99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