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这种关系区别...
1、可以按照原合同和《劳动合同法》进行维权,并应保留工资支付或者考勤等证据。2、新《劳动合同法》首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作了明确界定,即“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书,如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付出了正常劳动且取得劳动报酬,应视为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但是,在实践中,认定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并不能单单看劳动者是否付出了劳动取得了报酬,这只是其中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未签劳动合同的;与用人单位口头或者书面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用人单位内部办理了内退手续的职工;停薪留职但未签订书面协议的职工等等。
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1、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2、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3、社会保险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房贷收入、缴税证明,可以以买车贷款为由让公司开据。 5、考勤卡最好原件,且有的公章之类的。 6、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7、代表公司签署的商业合同、文件、以及授权书、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8、工资支付证明、的书面证明等最好有原件。 9、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记录。 10、同事的证言,最好由在职的同事进行证明。11、录音
第一,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至迟一个月内应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自第二个月起至一年内支付双倍工资。第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能协商一致的,劳动者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没有履行上述程序的,对于公司的损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也不得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