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的流程,包括初步审查、受理、审查事实和证据、审查法律适用、决定是否立案、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和执行阶段等步骤。同时,还提到了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时间限制,即自决定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终结或提出检察建议决定。
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初步审查:对案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了解和审查,包括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是否符合起诉期限等。
2.受理:当案件符合立案条件并已收到起诉材料后,检察院正式受理该案件。
3.审查事实和证据:检察院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起诉要求。
4.审查法律适用:对于需要适用相关法律的案件,检察院需要对法律适用进行审查,以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规定。
5.决定是否立案: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符合立案条件,将决定立案并进入诉讼程序。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将作出不立案决定。
6.审查起诉:检察院对已立案的案件进行起诉,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
7.审判阶段: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8.执行阶段:如果法院判决被告人有义务履行,检察院将协助法院执行判决。检察机关应当查明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律依据;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证据等。
2、讨论及审批程序。
3、审查期限。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拟作出终结审查或者提出检察建议决定的,应当自决定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终结。
检 察 院 公 益 诉 讼 步 骤
检察院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检察院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和社会,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和提起诉讼的活动。公益诉讼的步骤如下:
1. 前期准备阶段:检察院在接到符合公益诉讼条件的案件后,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包括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与当事人沟通协商、制定诉讼方案等。
2. 起诉阶段:检察院在完成前期准备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出诉讼请求和诉讼主张。
3. 诉讼程序阶段:法院在接到检察院的起诉状后,进行立案、开庭、审理等诉讼程序,并作出判决。
4. 执行阶段:如果法院判决支持检察院的诉讼请求,被诉方有给付能力,法院可以发出执行裁定书,要求被诉方履行判决。如果被诉方无给付能力,需要申请强制执行。
公益诉讼是人民检察院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初步审查、受理、审查事实和证据、审查法律适用、决定是否立案、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执行阶段。其中,前期准备阶段为起诉阶段,起诉阶段为诉讼程序阶段,执行阶段为判决后执行阶段。公益诉讼是人民检察院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
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环境提起的公益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对同一侵权行为分别向两个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由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