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方违反合同约定更改房屋地理位置等被视为违反合同,延迟支付期限也按此处理。若预售方以虚假情况误导他人预购商品房,买卖关系将无效,预售方需赔偿预购方损失。
1、若预售方未经批准擅自更改合同中约定的房屋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楼层、房间数量以及设施和条件等,则被视为违反了合同约定。2、对预售方延迟支付期限的,亦按以上处理。3、对预售方以广告或其他方法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情况、误导他人预购其商品房的,则认定这买卖关系无效,对预购方造成的损失,由预售方赔偿。
预售方违规处理规则
根据我国《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时,需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并在售楼广告和说明书中载明预售许可批准文号。若未按规定进行预售许可,或预售许可被撤销或吊销,则预售方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此背景下,若预售方违规处理规则,可能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1. 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撤销:根据《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撤销预售许可,并责令改正。若预售方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注销预售许可,则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撤销其预售许可。
2. 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解除:根据《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若预售方未按照预售许可批准文号载明内容进行商品房预售,则买受人有权解除预售合同。同时,预售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 商品房预售款的返还:根据《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预售方在商品房预售期间,需按照合同约定将商品房预售款存入监管账户,并按照批准的预售金额比例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缴纳商品房预售款监管金。若预售方违反规定挪用或擅自使用商品房预售款,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商品房预售违规罚款:根据《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对预售方违规进行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预售方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预售方违规处理规则涉及到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撤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解除、商品房预售款的返还以及商品房预售违规罚款等法律问题。若预售方违反相关规定,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介绍了商品房预售的相关规定以及预售方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若预售方违规处理规则,可能涉及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撤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解除、商品房预售款的返还以及商品房预售违规罚款等法律问题。因此,预售方在进行商品房预售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