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要求返还工资。但如果劳动关系终止且拖欠工资超过一年,劳动者已过了诉讼时效,则劳动局可能不会受理此类案件。但如果劳动者在这一年内一直索要工资,并有证据证明其一直在索要工资,则可以去法院上诉要求返还工资。如果之前没有索要工资,但已过诉讼时效超过一年,劳动局可能会受理此案件,但通常不会对此给予支持。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可以要求返还工资;如果劳动关系终止,且拖欠工资超过一年,就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但是如果在这一年内劳动者一直索要工资,并且有证据证明其一直在索要工资,则可以去法院上诉要求返还工资。如果之前没有索要工资,但已过诉讼时效超过一年,劳动局可能会受理此案件,但通常不会对此给予支持。
工资拖欠解决途径:劳动仲裁与法院诉讼哪个更适合?
工资拖欠是劳动纠纷中常见的问题,对于劳动者来说,及时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时,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是两种途径。那么,哪种途径更适合呢?
首先,劳动仲裁是一种相对快速、灵活的解决方式。仲裁庭在收到劳动仲裁申请后,通常会在15日内作出裁决。同时,相比于法院诉讼,劳动仲裁的程序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其次,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而法院诉讼的程序相对较为繁琐,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而且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的结果也并非一定能够相同。
因此,对于工资拖欠问题,劳动仲裁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当然,如果用人单位的工资拖欠问题比较严重,劳动者也可以选择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问题。但是,在选择诉讼途径时,劳动者应当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并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在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时,劳动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劳动仲裁相对于法院诉讼,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裁决结果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因此是较为适合的选择。但劳动者也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并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