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不一定必须是律师,还可以是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亲属或者单位的工作人员。刑事案件中,只有律师才能充当委托代理人,其公民不行;一般民事案件中,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外,都可以作为委托代理人。
一、在民事案件中,委托代理人是否可以作为证人
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如果当事人本人不便处理案件,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亲属、社区工作者和律师都可以成为民事诉讼代理人。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诉讼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证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二、起诉代理人的范围
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如下:(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二、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职业证书,接受委托或指定,可以以律师的身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业人员。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与原民事诉讼法相比,本次修改限制了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删除了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将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仅仅限定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全文72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