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行犯罪,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处罚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处罚一般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阶段可不可以定罪
可以,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可以定罪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全文67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