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公司防范劳动争议的能力,依法、合法、及时地将劳动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有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现制定如下方案:
I有关部门的组织体系和职责(1)建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组织网络(1)公司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纠纷预防调解委员会,主管副主席为主任,人事部、工会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安全卫生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大会代表(2人)为委员。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部长是办公室主任。各基层单位成立以本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职工代表(2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组。同时,在基层工厂班组设立调解信息员,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司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架构
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环境公司调解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建立预防调解相关制度,组织召开劳动争议预警分析会,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报公司批准,处理重大群体性事件,指导基层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及时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档案。基层公司各工作组负责宣传学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本单位一切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对本单位发生的事实清楚、线索清楚、争议金额小的简单案件进行紧急调解,便于及时、现场调解解决;厂队调解信息员负责及时对职工进行思想指导,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了解和汇报职工动态,及时积极反映职工意愿,并及时上报可能出现的纠纷隐患,以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第二,建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一)做好职工利益诉求源头控制,畅通表达渠道抓好源头治理,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提前预防劳动争议,必须把“早、细、深”的本质融入日常工作,检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跟踪监督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企业事务公开处理办法和依据,使员工了解公司对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和重点问题的态度。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逐步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局面和格局,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坚持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季报制度,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在企业内部建立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协商和解机制等预防和调解措施的建设,如建立职工信箱、征求职工代表大会提案、举办各级职工座谈会等,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劳动报酬、保险待遇、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奖惩措施、津贴、补贴等,教育培训等规章制度
(三)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和业务培训
通过制度的执行力和透明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直接原因,确保制度的实施以日常执行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各部门主动自觉地执行各项制度。每位调解员、信息员要积极深入职工群众,动员职工支持这项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积极与调解组联系(附:联系电话)。各班组相关人员要积极参加与劳动保护有关的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兼职调解员开展工作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1)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及其所属工作机构要及时调查解决潜在争议,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防止局部问题变成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各单位在发生重大组织转移或重大政策执行前,要做好防范、部署和思想梳理工作。职工辞职、离职、被辞退时,工会应当及时与职工谈话,了解原因,做好辞职、被辞退职工和其他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避免员工因不了解情况而产生恐慌和猜疑,通过细致防范的工作作风确保思想稳定。人力资源部门、工会、团委要定期到现场了解职工的思想、想法和期望,定期研究职工的建议和要求,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针对当前工作节奏加快、员工思想交流减少的现状,开展多样化的民主管理活动和团队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公司工会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优势,努力搭建沟通平台,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借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活动的机会,加深相互了解,消除障碍,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应急预案的实施范围覆盖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当本方案实施中涉及劳资纠纷和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纠纷时,工厂班组和班组调解组应及时了解情况和原因,联系有关部门做好解释和指导,事后向本单位调解组报告。情节严重的,及时报告本单位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组处理;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和信访事件,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应立即派人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控制,并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和调解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公司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视情况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解决劳动争议或者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措施,避免事态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劳动争议、信访等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劳动争议预防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情况性质,向上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启动应急措施。(3)发生突发性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时,进行指挥协调,委员会或各单位小组统一指挥,负责处置工作的协调和保障。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共同落实应急措施和处置办法
(4)现场应急工作完成或相关风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小组应
全文2.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