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内容是什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少年拘留所等机关为依法履行职责而开展的专项保护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和未成年人的实施需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包括以下内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分别照顾被羁押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被人民法院判处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已服刑的成年人分开关押和管理。人民法院对十四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予公开审理。一般来说,16岁以上、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和公共出版物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判决前可以推断出的未成年人的情况。第二,司法机关要对未成年犯进行合法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改革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羁押和教育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受刑事处罚的,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处分责令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对其进行羁押教育,“收容教养是政府集中管教未成年犯的方式,由未成年犯管教所负责、分工管教。对已犯罪但未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犯,通过收容教养,使其不再在社会上继续犯罪活动,尽快成为守法的新人。劳动教养是对违法、犯罪轻微、数量不足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经反复教育仍不改变的义务教育和改造的行政措施。申请对象的年龄一般在16岁以上。在劳动教养所,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和成年劳动教养人员实行分队管理。劳改是惩罚改造罪犯的一种刑事执行活动。对少数未成年犯,由就近的劳改场所或者监狱负责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劳改机关应当严格区分未成年犯和成年犯,避免未成年犯受到感染。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教养所、少年拘留所等劳改机构应当尊重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文化教育,通过劳动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成为一个新人。三是依托社会力量,协助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学校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少年犯所在地的少年拘留所和其他单位,做好对少年犯的教育救助工作。四是广泛运用社会力量,做好未成年犯的社会救助、教育和妥善安置工作。社会救助和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警察、家长、亲友、教师、单位领导、街道社区工作者等志愿者。帮教形式包括父母或亲属负责帮教、协议帮教、合同帮教等,帮教期限一般为几个月或一年。帮教后已经悔改的,应当宣布停止帮教,并转入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妥善安置未成年犯是未成年犯社会救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罚或者缓刑的未成年人,对刑满释放、退学的人员,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受歧视,“这既是防止其再次违法的重要措施,也是司法保护的内容。第五,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监护权。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议,离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根据保护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