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21名学生的兼职工资被拖欠
某高校21名学生五一期间到福州某公司做兼职,主要是为了维护现场秩序进行房地产宣传活动。兼职工资共计5688元,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截至目前,3088元还没有结清。”6月初,我每天都给公司打电话,但经常打不通,“他们向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过,但得到的答复不在他们管辖范围内。兼职纠纷不是个案,维权困难重重。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都遇到过兼职纠纷问题,包括交押金、被中介欺骗、拖欠工资、拒付工资等。今年3月,大一新生张旭利用业余时间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赚取生活费。工作了半个月后,餐厅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必须工作六个月才能正常支付工资。”暑假我得回家。“我连续六个月都不能工作了。”张旭说,他加入饭店时并不知道这件事,饭店拒绝给他工作期间的工资。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学生的申诉不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建议报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律师提醒:签订合同,注意取证
大学生符合就业年龄,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能力和责任能力。他们提供劳动,理应得到报酬。学生的身份不应是对其权利的限制。当大学生遇到就业纠纷时,劳动监察机构应承担责任,向用人单位学习。如果得不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就会导致大学生维权的失败。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职责,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大学生确实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时间长,成本高。律师提出法律援助的方式,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律师提醒有工作计划的大学生,要防范欺诈,保护自己的权利。一方面,不要相信提前收取定金和介绍费的中介机构,以及一些需要收取定金的公司。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签订合同。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做好取证工作。遇到问题后,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在劳动仲裁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证据。包括工作许可证、工作照片、与雇主沟通过程中应保存的证据。最好通过实名制手机直接联系。
全文76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