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绝对无效,即使背书连续,持票人也不能因善意取得而取得票据权利。对于公示催告届满除权判决作出前,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效力,法律、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但针对公示催告届满除权判决作出前,票据的质押、贴现,最高法《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在公示催告期间,以公示催告的票据质押、贴现,因质押、贴现而接受该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以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以前取得该票据的除外”。可见,上述司法解释明确了公示催告届满除权判决作出前,票据的质押、贴现行为有效。而票据质押和票据转让一样,都是票据行为的一种,是对票据权利的处分。从票据权利处分的角度看,质押背书设定质权的行为与转让背书权利转移的行为有着本质的相同点。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票据权利的转让。因此根据法律的类推适用,公示催告届满除权判决作出前,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应为有效。
公告期间的确定:
公示催告程序是票据遗失后宣告票据无效的特别程序,法院一经作出除权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银行根据除权判决支付票款后,票据法律关系即自行终止,持票人虽可以以票据侵权为由要求恶意申请公示催告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往往会因为公告时间问题,导致利害关系人不能及时申报权利,引起不必要的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该条规定没有明确具体的公告期间,法院一般为缩短结案时间均采取六十日的公告期间。公告期确定为六十天,一旦公告期满,而票据尚未到到期日或提示付款日,往往会导致票据持有人不能及时申报权利,而法院会因无人申报,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票据持有人只能通过另行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为防止当事人的诉累,笔者认为,公示催告案件的公告期间在不少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六十日的前提下,建议延长至票据到期日或提示付款日后十五日,这样既可以让利害关系人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所持票据的状况并及时申报权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又可以防止当事人通过恶意申请公示催告损害正当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票据纠纷。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