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根据我国规定,用人单位自就业之日起一个月以上或者一年以下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开放式劳动合同,应当自订立开放式劳动合同之日起支付劳动者月工资的两倍。
依法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法律规定仲裁时效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基数怎么计算?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在司法实践中,其中一种司法实践观点是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劳动者月基本工资为准。根据相关规定,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规定如下: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二倍的工资”,但是并未明确具体的计算基数。也有人理解为计算基数应为劳动者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另一倍,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许多劳动者月工资并不标准或并不形成固定不变的工资(或者根本就是口头约定的工资,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口头约定工资又起争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劳动争议发生并进入仲裁、诉讼程序,必然导致“二倍的工资”另一倍的工资如何进行进行计算、究竟以什么基数支付。关于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在司法实践中,各地也会有差别,其中一种司法实践观点是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劳动者月基本工资为准,而当劳动者月基本工资无法核实或双方均无法证实时,各地司法实践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劳动争议仲裁委或法院的意见。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其中第38.条,加班工资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加付的一倍工资的计算以职工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标准工资为基数。前款标准工资难以确定的,按以下方式确定计算基数: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基数;
(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以职工本人的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之和为基数;
(3)岗位、技能工资难以确定的,以上月职工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资为基数,同时应扣除绩效、奖金和物价补贴;难以区分工资、奖金、物贴等项目的,以职工上月实得工资的70%为基数。上述计发基数低于当地资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计发基数。
劳动者如果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产生了双倍工资,那这部分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劳动者月基本工资为准。如果劳动者的岗位、技能工资难以确定的,则以上月职工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资为基数,同时应扣除绩效、奖金和物价补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