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工商登记改革,东莞市工商部门认为,搭建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后,各部门由等人敲门办许可到出门找人办许可转变,由单个部门监管向多部门协同监管转变,由撒网式巡查监管向信息化精准监管转变。
市、镇、村三级互联互通
东莞工商登记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市工商局方面21日透露,去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70万户,企业突破25万户,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东莞的经验探索,为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的出台提供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实践样本,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前端宽入后激增的大量市场主体给部门后续严管造成较大压力,转变传统工作思维和监管模式的现实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事实上,早在2014年5月,东莞市就率先将商改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东莞在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行业监管原则的同时,初步确立了一套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基层市场协管队伍为基础,以信用约束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
去年9月,东莞在全市33个市级部门、33个镇街(园区)、500个镇级部门以及590个村(社区)上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推送、信息反馈、信息警示、报表统计、线索移交五大功能。市工商部门透露,上线以来,目前总共推送登记信息7.5万条,收到反馈信息10.5万条(次),市镇村三级实现了信息共享、监管联动,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
强化惩戒倒逼企业自律
市工商部门认为,搭建基层网格化监管模式后,各部门由等人敲门办许可到出门找人办许可转变,由单个部门监管向多部门协同监管转变,由撒网式巡查监管向信息化精准监管转变。也从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向善于运用信用激励、信用约束转变,监管效能明显提升,监管合力显著增强。
例如,东莞率先在电子营业执照平台上自主开发了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同步实施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通过强化失信惩戒力度,倒逼企业自律经营。以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信息为基础,整合税务、质监等45个部门267项目录的1394万余条企业信用信息。按照企业基本信息、审批许可资质信息、违法违规不良信息、表彰奖励信息四大类,全方位展现企业在各个环节和领域的信用情况。
此外,工商部门还率先出台了违法企业工商登记审慎审查机制,对11类异常和违法企业实施工商登记注册审慎审查。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市39个监管部门分别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信用分类监管、退出机制等信用约束制度,初步建立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