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综上所述,因为工资支付、社保待遇等和企业发生劳动纠纷,职工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受理后先调解,不行的话进行仲裁,要求双方答辩质证,最终出具仲裁书,这就是劳动仲裁的过程。等拿到仲裁书,职工不服的,就应当准备诉讼相关手续。
一、没签劳动合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没签劳动合同能申请劳动仲裁。只要是当事人申请并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了·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收费标准是多少
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仲裁阶段是免费的,诉讼阶段只收十元。
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
全文91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