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向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所收取的土地出让总价(指土地出让交易总额),或者土地使用者向土地管理部门支付的土地出让价款土地使用期限届满,或者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出租、抵押、有偿入股、投资的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补足土地出让价款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土地出让金的特点是什么?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准确地说,土地出让金是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格,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土地价格,其价格取决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开发支出、农业支持支出和城市建设支出。就国有土地而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将土地使用权以土地所有人的身份转让给土地使用者(国土资源部要求开发商在一年或两年内开发,如囤地罚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多数地方政府不执行,而且大多是保护开发商,造成住房供应紧张,房价飞涨)用户一次性或分批支付一定金额的钱,称为土地出让金。土地流转的水平与土地流转的用途、地点和期限密切相关。土地出让金一般一次缴纳。但一些土地出让金数额巨大,办理出让手续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也存在多笔支付。可见,这种多次支付不同于现行的“年租制”。
全文52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