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债权首先属于是破产企业的财产范畴,可以通过破产程序而得到满足的债权,以下均可成为企业破产债权:1、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款的滞纳金,包括债务人未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利息和劳动保险金的滞纳金;3、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利息;4、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所支出的费用;5、破产企业的股权、股票持有人在股权、股票上的权利;6、破产财产分配开始后向清算组申报的债权;7、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8、债务人开办单位对债务人未收取的管理费、承包费。
破产债权范围
破产债权,是指基于破产申请受理前的原因成立的,经依法申报确认,并可由破产财产获得清偿的可强制执行的财产请求权。同时为维护社会公平,《企业破产法》特别规定某些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原因发生的债权也属于破产债权,但该部分因破产申请受理后原因发生的债权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才能作为破产债权。
(一)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债权范围如下:
1、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
2、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3、未到期的债权[《企业破产法》第46条];
4、附利息的债权[《企业破产法》第46条];
5、附生效条件或附解除条件的债权[《企业破产法》第46条];
6、附始期债权[《企业破产法》第46条];
7、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企业破产法》第46条];
8、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因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取得的求偿权[《企业破产法》第51条];
9、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尚未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取得的将来求偿权,但债权人已经向管理人申报全部债权人的除外[《企业破产法》第51条];
10、解除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后形成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企业破产法》第53条];
11、因委托合同产生的债权[《企业破产法》第54条];
12、票据追索权[《企业破产法》第55条];
13、税款债权;
14、其他合法的请求权。
(二)不需要申报的债权:
涉及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的劳动债权,职工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下列债权不属于破产债权:
(一)、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未支付应付款项的滞纳金,包括债务人未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利息和劳动保险金的滞纳金;
(三)、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利息;
(四)、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所支出的费用;
(五)、破产企业的股权、股票持有人在股权、股票上的权利;
(六)、破产财产分配开始后向清算组申报的债权;
(七)、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
(八)、债务人开办单位对债务人未收取的管理费、承包费。
上述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人民法院或者清算组也应当对当事人的申报进行登记。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