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的动机
犯罪动机反映了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一般说来,故意犯罪的动机都是不良的,但也有程度上的差异。例如,奸情杀人比基于义愤的杀人的动机更为恶劣,因而对量刑仍有一定的影响。
(二)犯罪的手段
犯罪手段反映了犯罪人的客观危害程度。在定罪过程中,犯罪手段一般不起作用,但它对量刑却有影响。犯罪分子的手段和方法残忍或极为狡诈、隐蔽,比使用一般的犯罪手段实施犯罪所产生的危害更大,因而应当予以较重的处罚。
(三)犯罪的时间、地点
犯罪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的,除个别的犯罪时间、地点作为选择要件的犯罪以外,犯罪的时间、地点对定罪不影响,但在量刑中应当予以考虑。例如,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场所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与在夜间或僻静的地方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相比,其法益侵害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在量刑上也应有所区别。
(四)犯罪结果
犯罪结果是犯罪对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它直接反映了法益侵害程度。因此,犯罪结果严重与否,对量刑有重要意义。例如,强奸多人比强奸一人严重,等等。
(五)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不同,行为的法益侵害程度也不同,因而量刑的轻重应有所差异。例如,侵害病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老人、怀孕妇女等弱者比侵害一般人严重;侵犯救济款物比侵犯一般财产严重等等。
(六)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犯罪人的一贯表现是反映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情节,对于量刑也有一定影响。如果犯罪人一贯遵纪守法,表现较好,偶尔失足犯罪,应予宽大处理;反之,如果犯罪人一贯表现不好,存在前科劣迹,应受较重的刑罚处罚。
(七)犯罪后的态度
犯罪后的态度,是拒不交代,甚至逃避法律制裁,还是主动坦白,积极退赃,挽救经济损失,都反映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因而在量刑时应当予以区别对待。
全文70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