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收,2010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上蔡县朱里乡人,号称农民工司令。1993年来到深圳打工,2004年创办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2008年6月17日更名为深圳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对其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由于公司为数万劳务工创造了就业机会,被数家媒体报道,甚至被称为一个新型的就业奇迹。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有人开始质疑张全收名利双收背后是一张看不见的网,多处受人诟病。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张全收领导下的两家公司总人数至少1万,却只给5个人买了社保,此外,全顺公司预留员工的工资以及帮助员工将工资寄回家的举措也遭非议,公司被指借机从中牟利。(3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应该承认,劳务派遣公司在组织松散劳务工,以及对劳务工进行相关培训、组编、求职、维权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不少正面的作用。至少,当劳务工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有了自己的组织时,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劳方在与资方谈判时的话语权。当劳务工求职可以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这个中介获取更多的信息,甚至谈到更好的价码时,劳务派遣公司也的确顺应了需求,创造了价值。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深圳全顺劳务派遣公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其公司创始人更是从一位普通打工者一跃而成农民工司令。
有道是存在即合理,劳务派遣公司对于劳工团队的组织,以及在资方与劳方之间牵线搭桥的效用,一定程度上当然应该给予肯定。但是,随着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无论是劳务派遣公司曝出的社保门,还是扣留员工工资的举措,劳务派遣公司对于劳务工权益的顺手牵羊,以及有意无意的侵犯,遭到非议,也就并不意外了。
不过,如果把社保门和工资门全部归咎于农民工司令的道德,认为当了司令便忘了劳工的艰辛,司令的幸福源自对旗下劳工的抽成和盘剥,恐怕也并非事实,至少也不是事实的全部。真实的情形是,劳务派遣公司既然是公司,当然需要有自己的利润来源才能维持运营,农民工司令本人,也不可能无需起码的生存开支,而这些费用,最终当然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既然劳动力是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商品,劳务派遣公司的利润当然只能从劳工身上抽成,这本就是劳务派遣公司存在的经济逻辑。
事实上,劳务派遣这一劳动力供给方式,尽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劳工合力,增强了谈判能力,但这一形式的存在也同样是一柄双刃剑,既然劳动者并不与其真正工作服务的公司、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和外包式的用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员工责任和人力成本,同时也将风险更多的从企业转移到了劳动者个人。
基于上述视点,劳务派遣为劳资双方牵线搭桥的正面效应当然不无必要,但是,劳动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却有其弊端,尤其是当劳工的劳动收入多了劳务派遣公司这一层手续时,无疑为违约和侵权留下了豁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劳务派遣公司的运作机制,让劳务派遣回归劳资中介者的角色,让劳工与真正用工的企业签约,上述劳务派遣的猫腻才有望真正戒绝,劳务派遣的责权利关系才能真正理顺。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