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中,首要原因是劳资纠纷引发,其次是执法不当和征地拆迁。这是2月24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4)》公布的信息。
社科院法学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根据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对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规模百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过半数以上群体性事件是因平等主体间纠纷引发,官民矛盾引发位居其次。
劳资纠纷占比三成
根据项目组调研,导致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众多,位居前列的为:劳资纠纷占三成;执法不当占两成;拆迁征地占一成。
根据群体性事件矛盾双方的身份,项目组将其分为:公民与公民间的矛盾,公民与社会组织(如企业、学校、村镇等基层自治组织)的矛盾,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公民与政府或官员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矛盾。
项目组调研发现,因平等主体间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五成以上,因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或官员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四成。环境污染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此类群体性事件中占50%;劳资纠纷亦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在此类群体性事件中占36.5%。
劳资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改制导致的下岗问题和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严重和工资水平过低的问题,以及企业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侵犯员工合法权益问题。
民间纠纷类型多样
民间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由交通肇事引发群众公愤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比例较高,尤其是豪车车主肇事和交通逃逸容易激起公愤。
此外,非官方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类型还包括:出租车司机、大巴司机因与无合法运营资格的黑车司机发生的经营冲突;商户与房东的经营冲突;消费者与经营者间发生的消费纠纷;购房者与房产公司/物业之间的纠纷;资源分配纠纷;村民与附近景点的纠纷;村民与外来开矿企业的纠纷;村民与道路开发商的纠纷。
执法不当激化矛盾
公权力运行的不规范是激化矛盾、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在官民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执法不当和拆迁征地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因信访维权引发。
项目组分析,一方面,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权力时,未依法用权,存在权力滥用、不规范执法等问题,使公众与相关部门之间产生纠纷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经济社会管理存在缺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视甚至放任违法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进而导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纠纷发展为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项目组称,懒政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引发群体性事件众多原因中居首位的劳资纠纷,往往源于政府平时怠于行使监管义务或者不作为,导致劳动者采取极端行动。
侧重应对忽视预防
近13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对群体性事件侧重应对而忽视预防。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基本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协调配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但从法律法规规定及工作机制看,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仍以事后应对为主。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