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兼职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先尝试与公司协商解决问题,若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者直接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兼职关系。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1.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协商。
2.如果问题涉及到劳动行政部门,通常应该向其所在地区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兼职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此时需要当事人提交相应的劳动仲裁申请书,然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这个过程中证据的提供是很重要的。当事人要证明自己与该单位之间是存在兼职关系的。
4、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兼职劳动者权益维护,仲裁、起诉有哪些途径?
兼职劳动者在面临权益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1. 协商解决:兼职劳动者可以与雇主或平台方进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协商过程中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申请调解:如协商无果,兼职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应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调解,维护双方权益。
3. 申请仲裁:对调解不满意或者不愿意通过调解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兼职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4. 提起诉讼:在仲裁裁决不服或者不执行的情况下,兼职劳动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兼职劳动者可以在法律程序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5. 寻求法律援助:对于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通过诉讼或仲裁维护权益的兼职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律师和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总之,兼职劳动者在遇到权益问题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兼职劳动者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尊重法律程序和裁决结果,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兼职劳动者在面临权益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兼职劳动者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尊重法律程序和裁决结果,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