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允诺行为主要包含以下类型:
1、要约,即当事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先合同义务,即缔约前,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前来订约方的人身、财产、交易安全所应尽到的义务;
3、要约邀请,即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单方允诺行为类型
民事主体在不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是可以单方面为自己设定义务,同时允诺给予他人权利的。换句话说,单方允诺是法律所允许的行为。根据法律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单方允诺行为分为三类:即要约行为、先合同义务行为、要约邀请行为。
1.要约行为。这里所说的要约行为是当事人单方面向特定的相对人发出含有合同具体内容的意思表示。此种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要约行为。例如,在遗赠中,一旦受遗赠人表示同意接受遗赠,则遗赠合同就成立了。再如,遗失了物品而张贴的寻物启事中“送还者酬谢XXX元”;公安部门为尽快破案发布的“举报重大线索者奖励XXX元”等等这些悬赏广告中,一旦发布人单方面明确了要承担向多数人发出要约的责任,该行为即为要约行为(而非要约邀请)。当物品被送还失主、重大线索被知情者举报时,要约被相对人承诺,合同就成立了。在此种情况下,单方允诺者即为要约人,其要约行为得受《民法典》的约束,一旦他违背自己的单方允诺,就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
2.先合同义务行为。先合同义务行为是指缔约前,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前来订约方的人身、财产、交易安全所应尽到的义务。它包括了缔约前商家的商业广告行为、宣传活动,以及为顾客所提供的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先合同义务本质上是一种使人信赖的义务,它直接产生于《民法典》,而使人信赖的义务则是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义务化的直接表征。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过错使合同不能成立,从而导致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且为此积极准备的相对方遭受损失的行为,即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要约邀请行为。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家为了促销,称其店内商品“全场打X折”,甚至打出“本店拆迁,挥泪大甩卖,一律半价”的招牌。实际上是商家盗用了减价之名,而行欺骗顾客之实。比如,“全场打X折”是在商家把全部商品整体提价后再打的折扣;拆迁甩卖的店子一年也未见迁走。商家的这种宣传行为就只是一种要约邀请行为。因为此种性质的单方允诺行为并无实质内容,或者说选择订立合同的权利仍保留在顾客一方,在商家与顾客之间还不存在合同关系,所以此种商家的单方允诺行为只能算是商业信誉问题,即只能是道德层面上的应受到社会谴责的行为。当然,如若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构成了商业上的不正当竞争,还是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三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