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摆脱去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负增长的阴影后,东莞经济已明显探底回升,制造业于去年末今年初呈现出少有的活力,不过却被招工难纷扰至今。
去年底,笔者所在的公司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就招工难到各镇街工业区走访。直观而言,调研所见当前工业区的厂房空置率超过40%,人口流失率约为30%(以鼎盛时期的2006年、2007年为基点)。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环境确实有所起色,存活下来的企业开工情况良好,60%以上的企业有招工需求,但由于前期人口流失严重,普遍出现招工难局面。
金融危机最为疯狂的2008年底到2009年初,企业生存环境最为艰难,订单锐减,纷纷裁减员工,生产一线的普工被列到最前端,务工人员综合流失比率约为30%。去年下半年,经济环境转好,复加上传统的出口旺季来临,大多数企业订单较上半年大幅回升,有用工需求,但均表示难以招工,特别是以普工为主。
笔者以为,有两个问题当先引起企业家们高度重视。
1.东莞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员工的学历要求普遍较低,以普工需求为主。
2.以普工为主的用工环境,喻示员工可替代性强的同时,也意味着员工的流动性频繁。调研中发现,长三角地区(占反馈量的80%)和中西部地区(占20%),已成为分流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务工人员的最佳地区。
时下,面对员工短缺现实与订单增长之间的矛盾,以及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对务工人员吸引力的提升,东莞乃至珠三角企业已深感危机意识,提高薪酬水平与机器自动化率成为企业的真实感触。
其一,为应对招工难题,企业有意增加职工的薪酬水平及更稳定的发展前景(占50%),以提升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调研数据显示,70%的企业表示愿意接受1070元/月的最低工资(针对当前770元/月的水平,相当于提升39%),970元/月的占20%,其余表示暂无考虑。
其二,企业也意识到过于依赖简单劳动力的后果,短期而言,寄希望于通过购买先进的设备来替代劳动力(占50%)。
其三,并无企业表示要搬迁至其他地区来应对务工人员的短缺,这足以说明东莞的产业配套及基础设施仍然对企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必过分担忧出现大规模企业外迁状况。
欲说还休的招工难题,事实上隐含多层含义。笔者看来,最紧迫的是要企业迅速转变思想,意识到廉价劳动力成本时代已成为过去。一个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已从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转变。
笼统来说,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方向。具体到细节上,就要企业一方面减少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要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为员工提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增强企业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良性发展。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