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商家促销战硝烟越燃越烈,众多家电卖尝家居卖场和购物中心纷纷推出了诸如购物送大礼、服饰免费赠送等各种促销手段。但是,一位在大商场销售部供职多年的人士日前透露了商场促销常见的四大促销术。他提醒说,商场节日促销很多都是陷阱,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吃哑巴亏。
返券:连环消费的陷阱所谓的返券,就是商家放长线钓大鱼。这位在销售部供职多年的人士说,买100送50、买100返100这种促销活动是商家惯用的招数。但如果消费者真拿到了返卷,很多时候也就等于掉进了商家设置的连环消费陷阱。他说:当消费者购物后拿到一大把购物券后,却发现一些柜台上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返券活动,或是特例品,不接受返券之类的话。而商家就是利用这种活动使消费者掉进商场设置的循环购物陷阱的。
免费:精明商家巧设圈套所谓的免费,其实就是商家请客,顾客掏钱。这位人士说,免费品尝、免费试用、免费拍照等,这是精明商家的又一促销术。消费者一旦进入了商家设定好的免费程序,常常会难以自拔,这个程序的终端大多仍是有价消费。他举例说,比如免费照像,消费者往往被告之照片的底片不能拿走,版权属于经营者,要拿底片,还得拿钱来。再如免费美容,当进行到一半时,消费者被告之某个产品不免费,让你不得不乖乖掏钱。
奖品:劣质品充当奖品最常见的还是要数奖品了,这位大商场的销售人员说,有些商家在有奖促销活动中,用残次品或劣质品充当奖品,赠送给顾客,同时还打出广告说,奖品是无偿赠送的,出现质量问题概不负责。他向记者透露,有的小商场甚至干脆把过期食品或假冒产品、三无产品混在奖品中变相销售。而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奖品时,常常遭遇质量问题,甚至遭受人身伤害。
最终解释权:消费者吃哑巴亏所谓的最终解释权其实是商家最后的法宝。无论是商场打折、降价、返券,还是饭店推出的优惠券,一般都附有本店保留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这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商场和家电卖场在促销广告中说空调半价等,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消费者结账时却发现里面有很多附加的东西,实际核算起来并未按5折计算。如果消费者提出什么疑问,服务员就会指着广告下面的一行小字说:本店有最终解释权。消费者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知识延伸:消费损害赔偿的要式提示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妥善处理消费纠纷,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针对经营者与消费者在消费损害赔偿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解和纷争,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授权本会律师团,就消费损害赔偿问题向社会发布如下要式提示:
一、消费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和范围
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向商品经营者、服务提供者索取并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发票、产品说明书、消费清单、交费单据等。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应对损害的后果及造成损害后果的原因的相关证据予以保存、保全。
3、消费者受到侵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均可纳入索赔的范围。
二、消费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
1、对等赔偿的原则(1:1)。即经营者应对消费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费损害予以全部、等价赔偿。
〔提示释义〕消费者遭受侵害有权要求赔偿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对此,有过错的经营者应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赔偿损失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受到的财产、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得以恢复到损害前的状态。所以这种对等赔偿仅仅只是有过错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也是适用最广泛的法律责任。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