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3月3日宣布正式终止对中国数据卡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调查。这个被称为三反的调查是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却在8个月后被欧盟宣布终止调查。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屹今为止处理得最成功的反倾销调查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盛杰民教授表示,此前中国企业遭遇贸易保护措施,多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数据卡三反案已蔓延到高技术电信领域,因此被业内人士视为西方贸易保护措施范围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变的重要风向标。作为高科技业三反第一案,特别是反倾销,反补贴几项调查措施同时提起,值得反思。
不遵守国际规则只能一再碰壁
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被诉倾销产品品种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巨大,我国已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其中固然有国外的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但更多是与中国企业不熟悉甚至不遵守有关国际贸易规则有关。
曾偏安一隅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必然触及他人蛋糕,而国际同行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止,特别是WTO赋予的重要国际贸易规则,包括: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等。
此次欧盟三反调查的对象3G无线数据卡,事实上是中国各行各业里为数不多的自主创新产品,最早是华为公司借助USB接口广泛普及时机,推出即插即用USB数据卡产品从而引爆欧洲市场。之后中国企业接连推出广受市场欢迎的旋转头数据卡、无线WiFi数据卡等一系列产品,借助技术创新,在欧洲数据卡产品市场中占到90%的份额。但由于后来个别企业急功近利通过低价扩张,中国企业再次开始价格战,数据卡产品价格在短短两三年时间从每台一两百欧元跌至二三十欧元。这对于欧洲本地数据卡企业几乎是致命打击,所以他们向欧盟提出三反调查的请求。
不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高科技产品,不管是靠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还是完全自主创新的产品,一旦超出国际贸易规则可接受价格竞争范围,都会引发西方国家三反调查。专家指出,如果国内企业不改变思维,了解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三反将是中国出口贸易无法挥去的阴霾。
中国企业成本低的原因所在
许多中国企业面对突发而至的三反调查,都会辩解其还有利润,没有低于成本倾销产品。事实上,中国企业对产品成本构成理解,与国际贸易准则下认可的成本构成存在着差异。
国际贸易规则认可的产品成本,不但要计算基本原材料成本、生产运输成本,还间接包括依照国际劳工标准对雇员薪资的要求,合法销售所需知识产权成本、各种法律及合规认证成本等。而很多中国企业自以为没有低于成本销售产品时,有些是意识缺失,不少是明知故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低工资、超时工作、恶劣环境下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是引发反倾销的关键原因。
在高科技行业,研发创新成本取代劳工成本成为企业主要成本。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除了自身技术努力外,还会使用到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技术成果。以华为公司为例,曾公开撰文称其一贯坚持开放式创新,除每年把销售收入10%用于研发外,还要为使用其他公司的专利技术每年支付数亿美元许可费,而主动与业界专利权人进行交叉许可谈判并签署授权协议也是其迈向海外市场的重要法律保障。
问题是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并不多。很多国内企业希望政府保护,通过在国内市场销售来回避与同行业西方厂商签署专利授权使用协议,不缴或少缴专利许可费。在市场拓展上,不少企业不愿依靠创新推出更有附加值的产品,而是靠低价手段掠取市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总能做到成本低,但无法得到发达国家市场认可的原因。
创新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武器
专家指出,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拓展如果继续沿袭靠低成本竞争、打价格战的思维定式,会频繁引发法律问题。长此下去,轻则断送品牌,重则整个行业被集体封杀。因此,像中兴、华为、联想、海尔等中国目前已走出去或者正在走出去的国内领先企业,应成为遵守国际规则的榜样。
加大研发投入,使用他人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必须付费,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企业能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不断创造附加利润的重要基础,也是行业实现技术共享而快速成长,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机制。
专家表示,集众家技术之所长的iPhone、iPad在全球风行时,并没有引发哪个国家对苹果公司实施反倾销调查。这正是依靠创新竞争和依靠成本竞争的根本区别。如果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是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使用他人技术是经过合法授权的,这种产品就不会再遇到因为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的各种阻碍。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