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
时间:2023-06-06 11:57:02 231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摘要】:行政起诉权是现代宪政国家公民和组织的一项基本权利。由于现行行政起诉制度忽视起诉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混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起诉证据规定不明确,当事人缺少最低限度的程序参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保障国民行政起诉权的需要。应遵循诉权保护、程序正当、司法最终三大理念,走出庭审中心主义的误区,完善我国行政起诉制度。

【关键词】:受案制度起诉条件程序保障

法治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权利的方式是多元的,但司法救济无疑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方式,一个纠纷能否顺利进入法院并获得公正的司法救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水准高低和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国普遍重视公民的诉讼权。事实上,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是近现代司法的最高理念或最高原理,是一个国家设计和运作诉讼制度的最高指导原则。[1]

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首先要保障当事人的诉诸司法的权利,即起诉权,让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都能够比较容易地诉诸司法。如果当事人的诉诸司法的权利得不到实现,那就根本谈不上公正审判请求权了。为使当事人容易地诉诸司法,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诉讼中,只要当事人的起诉合法就能够产生诉讼系属的效果。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比较高的起诉条件,并有严格的受理制度,这种制度设计不利于当事人诉诸司法权利的实现。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起诉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一、我国现行行政起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起诉权又称裁判请求权,是指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有诉请独立的法院予以公正审判的权利。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诉诸司法的权利,二是依法受理、公正审判请求权。[2]当事人起诉权欲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其前提是当事人的起诉,并由此而引起诉讼系属。如果法律对当事人的起诉规定了很高的条件,门槛太高,那么,即使纠纷具有可诉性,也难以进入法院,从而使起诉权这一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就起诉条件、起诉状和法院审查等内容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我国行政起诉制度的基本内容。这些规则对规范原告起诉和法院立案审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立法和司法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起诉难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2007年我国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01510件,仅占全部一审案件的1.83%.实践中,行政诉讼案件收案数量偏低,行政争议不少,但起诉到法院的少,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调整关系日益广泛的现实非常不协调。如何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起诉权,仍是一个时期法院必须下大力解决的问题。[3]

相对人起诉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之内的原因,也有法律外的原因,例如,当事人的起诉明明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却出于非法律因素的考虑,不予受理。在法院看来,受理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立案要考虑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最高法院因此要求,对于一些新类型案件,如果暂时拿不准是否应当作为行政案件受理,应当慎重对待,可以向上级法院请示,或者在妥善处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尝试和探索。[4]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行政案件起诉难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法所规定的制度上。审视当前我国的行政起诉制度,可以发现,它存在诸多不利于当事人行政起诉权实现的问题:

1.过分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我们并不排斥法官在诉讼中的职权因素。但在我国法人大学法学院·张坤世)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行政起诉 最新知识
针对行政起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行政起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