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4-22 11:02:27 394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列。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了A.F.布朗纳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1)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

(2)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

(4)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

(5)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

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

(2)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

(3)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

(4)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

(5)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

(6)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

(7)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

(8)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

(9)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10)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11 15:15:10
查看犯罪动机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犯罪动机 最新知识
针对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