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旨在规范劳动关系,追求劳动双方关系的平衡。然而,实践中使用者过强、劳动者过弱,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因此,立法应向劳动者倾斜,解决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如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我国现状是劳动能力过剩、资本强大、劳动者相对较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劳动合同法》作为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其立法价值在于追求劳动双方关系的平衡。实践中使用者过强,劳动者过弱,对使用者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会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偏离《劳动合同法》的价值方向。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并不能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上不平等的状况,要使劳动合同制度真正在保持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向劳动者倾斜。考虑到《劳动合同法》是社会法,劳动合同立法应着眼于解决现实劳动关系中使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短期化等诸多侵犯劳动者利益的问题。所以,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出发,立法应当定位于向劳动者倾斜。
劳 动 法 修 订 : 向 劳 动 者 倾 斜 是 否 维 护 劳 动 者 权 益 ?
劳动法修订:向劳动者倾斜是否维护劳动者权益?
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对《劳动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那么,向劳动者倾斜是否能够真正维护劳动者权益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动者的权益。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保障,如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这些权益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尽管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仍有部分劳动者对法律的了解和意识不够强烈,甚至存在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法的修订向劳动者倾斜,有助于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
其次,修订后的《劳动法》将更加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例如,在劳动报酬方面,国家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在休息休假方面,国家也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更好地满足了劳动者的休闲需求。
此外,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公平、更加透明,从而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总之,劳动法的修订向劳动者倾斜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通过加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途径,我国将逐步实现劳动法的公平、公正、公开,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劳动合同法》旨在追求劳动双方关系的平衡,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然而,实践中使用者过强,劳动者过弱,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偏离了《劳动合同法》的价值方向。为了真正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法的修订应向劳动者倾斜,加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逐步实现劳动法的公平、公正、公开,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