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
被监护人是指中国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侵权诉讼中,被监护人侵权诉讼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特殊之处在于不法加害行为的主体虽是被监护人,但其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却一般由监护人承担。
一、放弃监护权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放弃监护权意味着监护人不再履行对被监护人的监护义务。
1、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2、法定监护人不能随意放弃,如果放弃需要有相应的理由。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没有权利放弃自己对孩子的监护权的。
无论离婚与否,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有监护权,并承担监护人义务。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剥夺,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的监护权。
3、未成年无监护人时有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弟姐妹。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经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委会同意的。
4、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监护人的定义是什么?
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和保管的主体。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全文78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