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体应为行政相对人或者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二是与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某一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或者组织。被告资格的确定只需满足其是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即可。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必须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明确的诉讼请求,确切的事实依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主要是解决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拥有司法审查权力。属于受案范围的,并不必然会被受理;受理了的,必然属于受案范围。
律师补充: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起诉条件】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全文79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