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前继承的父母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如果在婚后继承了父母的遗产,一般认定继承的遗产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被继承人明确表示遗产只由夫妻一方继承的,则此时继承的遗产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
在法定继承时,遗产的分配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亦属“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只有彼此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才能互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另外,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是立遗嘱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进行处分的一种行为。遗嘱的有效要件包括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中处分的财产确定是归立遗嘱人所有并且符合遗嘱的要件。只有公证遗嘱必须经过公证,其他四种遗嘱不需要公证,但是必须符合各自的有效要件。如果遗嘱不符合遗嘱的要件,那么即使有遗嘱,因为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也是无效的。
因此,如果父母在遗嘱中处分了遗产,且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内容也是真实的,那么遗嘱有效。父母没有继承权。而如果父母作为法定继承人,则可以继承子女的遗产。
全文53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