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买卖时,买家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查询,确定该房屋是否有居住权。《民法典》规定,居住权的取得应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的居住权是不成立的。房屋设立了居住权,作为房屋所有权人,业主仍享有房屋的收益权和处分权,仍可对房屋进行出售、抵押。但交易可能遇到障碍,因为即使是房屋能过户,但如果居住权合同约定的居住时间还在继续,仍需保障居住权人的权益。
所以购房者买房前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了居住权,居住权期限是多久,避免纠纷。
一、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哪些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如下: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住宅的位置;
3、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4、居住权期限;
5、解决争议的方法。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是否有居住权取决于房屋所有人是否通过合同或遗嘱与该人建立。通过合同或遗嘱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居住权登记。登记时设立居住权。
二、居住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一)居住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公民,即有合法依据而占有房屋的公民。
(二)居住权的客体只限于房屋。如出租人的房屋。
(三)居住权属于一种用益物权。居住权人对房屋的使用应限于居住的目的。属于支配权的一种。
(四)居住权的取得应有法定的依据或有关合同的约定。
(五)居住权的取得应办理登记手续,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全文54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