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犯罪的刑罚宽缓化
时间:2023-06-11 11:54:32 141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的凸出体现就是人口的老龄化。依据国际通行标准,60岁即为老年年龄,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快接近1.8亿,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中,老年人犯罪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2011年2月1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老年人犯罪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新规定,完善了我国的刑法体系,彰显了我国刑法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也符合老年人犯罪宽缓化的趋势。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无不体现着我国恤老矜老的民族传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悯老恤老的人文传统和道德要求,《刑法修正案(八)》中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传承。

一、我国古代立法对老年人犯罪的宽缓规定

我国自古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从我国法制史的发展来看,从西周时期开始我国就对老年人犯罪有着宽缓的规定。

我国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与之相应的,在老年人犯罪方面规定,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礼记曲礼上》),为西周时期确立的定罪原则,即80岁以上及7岁以下之人免予刑事处罚。西周时期注重礼的思想,反映在立法中,就要求在实施刑罚时要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不应恣意的适用野蛮的、残酷的刑罚制度,这一立法思想在以后各朝各代的立法中得到传承。

汉代,我国的儒家思想发展到鼎盛时期,从春秋决狱的规定中可见一斑。这一时期对于老年人犯罪的宽缓化规定也更加的细致具体,汉武帝时,对70岁以上老人犯罪除故意杀人外不得处罚,至汉宣帝时,又以诏令的形式规定,除诬告和故意杀人外70以上老人不受刑。这一系列的刑法规定都体现了矜老的原则。

唐代是我国封建法典发展的巅峰时期,其中《唐律》、《唐律疏议》等都是中华法系的典范,不仅对后世影响巨大,对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的立法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一时期的法律,对于老年人犯罪的宽缓化规定也予以继承。《唐律疏议》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居作。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有官爵者,各从官当、除、免法。馀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从《唐律疏议》的规定不难看出,只要不是危害封建统治秩序、江山社稷的老年人犯罪,一般都可以得到恤刑的优待。

明清是我国封建法典发展的后期,虽然在这一时期一度提倡重典治国,但对于老年人犯罪还是提倡恤刑思想,一般都将达到一定年龄的犯罪老年人作为减免刑罚的对象。

二、对于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宽缓化规定的思考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新规定,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实务界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笔者认为这一新规定不论是完善我国刑罚体系,还是传承悯老恤老思想,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的法律也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反应在立法中,就是法律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我国一直就有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因此,人们对于老年人犯罪也就具有更大的容忍度,对犯罪的老年人实施刑罚也就必须宽缓。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对于老年人犯罪的宽缓规定,是符合社会的期待的。

其次,符合我国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老年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主体,无论在行为能力、意志能力方面,还是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都低于一般的犯罪主体。因此,在对犯罪的老年人实施刑罚时也就必须宽缓。同时,《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一规定明确的表明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说明其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性大,因此,对于此种犯罪的老年人,按规定可以适用死刑。

再次,对老年人犯罪的宽缓化与刑罚的目的相契合。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言,凡是适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种违法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适用较轻的制裁方式足以抑制某种犯罪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及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适用较轻的制裁方法足以抑制某种犯罪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规定较重的制裁方法。当人步入老年后,其意志能力、行为能力都开始衰弱,人身危险性也不强,其进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很低。刑罚的目的不是报复惩罚犯罪,而是要预防犯罪,以上老年人的特征,说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是符合刑罚的目的的。

最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我国一直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人们对于这种传统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如果将这一思想纳入法律,人们是很愿接受的,相反,人们则很难认同该法律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同时,不仅是我国有这种传统,尊老敬老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各国也在立法上反映了这一点。因此,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既是传承传统美德,也是符合世界法律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我国的立法技术和立法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正好契合了我国当前老龄化的趋势,将会在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文2.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个方面,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后者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
    更新时间:2024-01-11 15:00:09
查看预防犯罪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预防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刑罚宽缓化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刑罚宽缓化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