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加强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做好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根据《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事争议仲裁员(以下简称仲裁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
第三条仲裁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作风正派,勤政廉洁。
(三)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三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工作五年以上经历,具备独立办案的工作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第四条仲裁员实行聘任制。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中聘任。兼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律师以及从事过人事工作的退休干部中聘任。聘任兼职仲裁员应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
仲裁委员会聘任仲裁员的数量由仲裁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聘任仲裁员任期一般为三年,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随时聘任仲裁员。
第五条专职与兼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专职与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给与支持。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向被聘任的仲裁员颁发仲裁员聘书,聘书应明确聘任期限等内容。
仲裁员聘书由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统一监制
第七条仲裁员审理案件应遵守下列要求:
(一)仲裁员应注重仪表,服装整洁,举止得当,在开庭、调查询问时不得从事与案件审理无关的事项。
(二)仲裁庭开庭日期确定后,仲裁员不得随意因其他事由影响开庭。仲裁员应按时参加开庭、合议、现场调查及其它案件审理工作,不得无正当理由缺席、迟到、早退。
(三)仲裁员应当详细审阅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开庭前,首席仲裁员应组织合议,明确开庭审理的范围、重点(审理方案由首席仲裁员提出)和分工。
(四)开庭审理时,仲裁员应当客观、公正、耐心地听取当事人、代理人的陈述及辩论意见,语言规范、准确,避免随意性和倾向性。除调解程序外,不得对案件性质、是非责任发表意见,不得与当事人争论。
(五)仲裁员在任职期间不得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馈赠或提供的其他利益;不得私自会见一方当事人、代理人,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电传、电子邮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同一方当事人、代理人谈论有关仲裁案件的情况;不得代人打听与自己无关的案件情况、请客送礼、提供利益。
(六)仲裁员应严格保守秘密,不得对外泄露案件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八条仲裁委员会应定期对仲裁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仲裁员履行职责、遵守有关规定制度的情况。
第九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解聘:
(一)聘期已满,仲裁委员会决定不予续聘的。
(二)仲裁员在聘任期内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仲裁员职责的。
(三)考核不合格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仲裁委员会交办工作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十条仲裁委员会应建立正常的仲裁员培训制度,提高仲裁员的政策水平和办案能力。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应为仲裁员办理案件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书籍等条件。
第十二条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实施。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