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初,由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147户村民组建的北京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获得营业执照,成为北京市首家土地合作社。
北京平谷区洙水村村民王树德有约一亩质量不怎么好的土地,他每年在这块地上种一些玉米,或是豆类、薯类。这块地去年收成比较好,产了七八百斤玉米,按每斤8毛钱销售,除去种子费、机耕、播种、施肥等成本,纯收入300多元。
这是收成比较好的一年,不好的时候,能减五成。他说。从1999年承包这块土地开始,他一直都是这样劳动的。
这块地的利润微薄,但王树德并不太在乎,这只是他承包的土地中最贫瘠的一块,其他口粮地的收成,才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块地对于王树德来说形同鸡肋,但这一情况可能马上就会出现转机。
2008年12月初,由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147户村民组建的北京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获得营业执照,成为北京市首家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的使用权作为出资资本,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并按约定获得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王树德正是该合作社的一员,他的入股土地,就是这块约1亩的贫瘠土地。
劳动力与土地分离
该合作社共有147户,交由合作社集中使用的为这些家庭承包的120亩土地,平均每户约0.8亩。
实际上,这120亩地全部为该村的贫瘠土地。根据洙水村村委会主任、该土地合作社社长王学永介绍,村民的口粮地基本上以种植桃树为主,而这120亩地位处洙水村西部边缘,土壤层薄,下面就是石头,种不了桃树,一直以来村民都是种植玉米、薯类等作物,年均收入约300元/亩。由于一直以来产量和效率都很低,早在去年底,村委会就打算将这块地从农民手中租回来,再进行集中的经营;今年9月,村委会改变思路,开始筹建土地合作社。
目前,这120亩土地上修建了63个温室大棚,合作社的思路是:将这个大棚分别出租给承包者,并为这些承包者提供温室大棚作物培植的后续服务,包括选择培植作物、技术提供、销售渠道的拓展等,而租金收入将成为合作社经营土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每亩地每年会有550元的保底收入,再加上分红。王学永说。
王学永表示,63个大棚已经全部找到了承租者,其中有约10个承租者是合作社社员,即在这块地上拥有土地的村民;另外40多个承租者,则为非合作社社员的本村村民。
实际上,洙水村的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对此120亩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目前并没有超出本村村民的范围。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王学永表示,其实合作社对出租对象并没有限制,本村以外的人员、企业都属于出租的对象。王学永说,2009年将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将另外300至400亩的类似贫瘠土地纳入合作社。
在洙水村,类似的贫瘠土地还远远不止这些。修建于1958年的金海湖水库离洙水村约3公里,在水库修建之前,?河直接流淌下来,由于河水的冲刷,导致包括洙水村在内的?河两岸地区,因土壤流失过多而出现大量的贫瘠土地。目前洙水村共有耕地5600多亩,贫瘠土地就有1500亩。王学永说。而这些土地,都可能成为土地合作社未来经营的对象。
独立性之外
目前,该土地合作社的63个农业大棚虽已找到租户,但关于租金、后期如何运作等问题,现在并没有明确。加上道路所占面积,一个大棚占地约2亩。王学永表示,目前确定一个大棚的租金约为2300元/年。
这个租金,是土地的租金,不是大棚的租金。王学永表示,大棚并不是无偿提供使用的,可能会采取一次性出资的方式,转让给租赁者。合作社主要是经营土地,不经营土地上的房子。王学永强调。
实际上,在洙水村土地合作社这120亩土地的运营中,由于不仅仅包括土地运营权的经营,还包括土地上大棚的经营,这让合作社工作变得复杂了许多。
如果没有大棚,这些土地租不到这样的价格。王学永说。
而为了增加土地的租赁价值,需要的投入却更多。以洙水村农业大棚为例,一个大棚的造价为5.5万元,市、区政府扶植政策,补贴共有4万多,剩余的成本由合作社解决。王学永说。
修大棚需要通路,由于洙水村的道路还是土路,地基松软,修路基就已经花了十几万。这还没有正式修,正式修至少得40万,资金缺口太大。除道路外,通水、通电,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些都还有赖于市、区政府,以及村委会的支持,这些条件的制约,导致合作社的经营主体地位似乎并不那么明显。
合作社的经济是独立的,脱离于村委会。王学永表示。而社员的预期似乎并不仅如此。每亩地每年租金纯收入就是550元,比自己种的时候高,我们没有什么损失,年底还会有红利。一位村民对记者表示,这种旱涝保收的方式,让他很满意。如果万一合作社经营得不好,550元的租金,村委会会保障的。他说,合作社的村民都这样认为。他们对租金的信心,更多来源于对村委会的信任。
如果后期再吸收新的土地进入合作社,我们也有可能不再采取出租大棚的方式,或是直接出租土地。王学永说。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