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审批制度(即额度审批制)下,证券发行完全由行政机关对证券发行进行审批。审批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额度分配,是指由证券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产业政策,确定每年总的发行规模。并将此总额度分配给各省市及各部委,再由其将额度分配给其所属的企业。
二是进行预选,即在发行额度或家数确定后,由地方政府或各部委根据企业的申请,初步确定若干企业作为预选企业,供“证监会”审核。
三是批准发行,分为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初审,是由证监会发行部工作人员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荐的发行人进行初步审查;复审,由证监会设立的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
这一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计划经济方式,二是行政化操作,三是审批程序的公开性不够,极易形成“暗箱操作”。
其后实行的核准通道制,是实施《证券法》后的核准制,这次改革内容主要有:
一是取消发行额度,实行“成熟一个推荐一个”;
二是坚持先改制后发行,挂牌运行一年后,才能申请发行股票;三是改政府审批为券商推荐,发行人申请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再由各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向证券主管部门报批,而改由主承销商推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由证监会核准。
但这种制度也不理想,主要弊病有:
第一,由于股票供需不平衡,实行通道制,就是券商在向证监会申报时,分配一定的通道,有几个通道,一次最多送几个企业。它在约束企业的融资冲动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同行业竞争。
第二,同在上市推荐制度下,券商的主要责任存在于上市推荐活动中,且没有担保责任,而职责期限也仅限于公司上市之前,公司上市后职责则终止。证券商如果帮发行公司作假,法律风险很小。
第三,这种留有计划经济基础痕迹的核准通道制度,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证券业开放形势面前,必须加紧改革。
全文73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